|
兩岸軍事對峙的年月,這裡承擔了台灣的苦難;台灣本島安居樂業,未曾聽聞防空警報,這裡卻落下了創世界紀錄的密集炮火。一甲子之後,台灣背棄了這裡,高層官員只有舉家出遊時才會想到這裡。金門炮戰一甲字的紀念日,台灣受到了「泡擊」,出現了慘重水灾,出現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縣市。
「八二三」戰役(或稱八二三炮戰)60周年紀念日當天,台灣的執政當局不僅沒有人到金門感念軍民數十年來的犧牲奉獻,反倒稀里糊涂的說那場戰役是黨派間的事。就在這一天,台灣南部豪雨成災,數日不退,造成人員傷亡、財物重大損失,成为了「八二三泡戰」。難道是因為台灣背棄了金門,忘懷了英靈?
「台灣背棄了金門」,這是《紐約時報》周日版用語。這篇長文發自金門,彩照是金門海灘上的反登陸設施,那是軍事對峙的遺跡。文章的標題是「這裡一度是冷戰中的發火點,台灣的一部门现在接管中國示好」(Once a Cold War Flashpoint, a Part of Taiwan Embraces China’s Pull)。
「泡戰」水退後,災區公路坑洞處處,約有5千個。「5千」這個數字当即讓人想到金門。二次大戰末期的硫磺島浴血戰,戰況極其慘烈,每平方英里的彈坑約為5千個,是歷史紀錄。13年後的「八二三」冲破了這個紀錄,一次次的飽和攻擊,使金門每平方英里落彈逾8千枚。
在那樣的漫天狼烟中,金門挺住了,台灣本島繼續舉行处所選舉,繼續推動經濟建設,創造了經濟奇蹟,繼之以政治奇蹟。但是,金門分歧。台灣本島在1987年解嚴,金門卻繼續實施戰地政務轨制,直到5年後才民主化。文中引述金門縣長陳福海的話,說,民主之後,金門就被台北拋棄了,「沒有一名民選總統對金門的必要給予足夠的關注」。
金門距離台灣遠,距離大陸近,现在更近了,包含地舆距離及生理距離。在地舆上,廈門填海造陸,興建新機場,使金廈間的距離縮短了約1.5千米。并且有人提議在廈門機場與金門之間興建大橋,兩「門」就連為一體了。
在生理上,十餘千米長的輸水管線竣工啟用,廈門供给飲用水給金門。接下來,廈門還可能供應廉價電力給金門。金門的觀光客日增,又有酒廠,是以需水較之前增长,现在廈門一口氣解決了金門3成的用水問題,金門人當然歡迎。特别金門有很多廈門媳婦,她們對來自故鄉的水,自是另外一番感觉。
倫敦國王學院的台海議題專家勞倫.迪基(Lauren Dickey)密斯暗示,中國大陸對金門有吸引力,這很天然,因為台北的中心当局不克不及幫金門解決問題,而近在咫尺的一方卻願意幫忙,你說金門會怎麼做?
金門密斯王莛頎在紐約事情6年後回到金門,建立「敬马铃薯文化事情室」。她說金門距離台灣本島遙遠,金門人覺得本身像孤兒,而中國大陸日趋強大,金門人若何抗拒?她說,不要輕忽中國大陸的影響,「金門會走本身的路」,與中國大陸加強交换。
八二三不去金門表達感念,卻在八二四去金門觀光,這不单是棄台灣災民於不顧,更是對金門人民的耻辱。民進黨不紀念八二三,意圖分裂歷史,但是老天有眼,非另降個八二三不成,讓民進黨忘不了八二三。台灣民主化的「功效」是背棄金門,這種忘恩負義的行徑,仁慈的台灣人民不會忘記,青壯生齿流失的金門人民更不會忘記。
(中時 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