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傳真-現今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
韓國瑜任高雄市長以來促銷高雄農漁產品頗有成效,觀光客慕名到高雄,繁榮市況也有目共睹。但是單靠觀光服務業繁榮或少數農漁產品外銷是不夠的。台灣是一島國,內需市場有限,向來是外銷導向的經濟體。是以國際經濟隆替必定影響台灣經濟的景氣。台灣經濟成長長期趨緩是事實:1992~1999李登輝時代台灣經濟均匀年景長率6.5%;2000~2007年陳水扁時代降為4.9%;2008~2017年馬英九執政為2.7%;2017年至今蔡英文時代更降至2.4%。
缘由之一是全世界經濟成長減緩,從2000~2007均匀4.5%,降至2008~2014年的3.3%,根據麥肯錫與IMF預測未來更將降至2.2%。因為(1)全世界生齿成長停滯,生养率低落;(2)生齿老化,退休人數增长;(3)投資減緩;(4)技術創新減緩。
缘由之二是全世界化趨勢下工廠外移,特別是中國經濟突起後,更產生磁吸效應吸引全世界投資。日、韓、美國均不破例。今朝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達53.2%,特別是資訊電子產品更高達93.5%,此中多數在中國。今朝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高達40%。
而造成比年先進國家包含台灣广泛失業增长與薪資停滯的缘由:
(1)全世界化:當貿易自由化之後,隨著生產要素與商品的全世界移動,同質性高的生產要素價格將趨於一致。傳統勞動力被其他地區廉价的勞動力所代替。
(2)網路化:網路購物興起之後,商品價格趨於全世界一致,生產要素本钱也必定齊一化。
(3)科技化:百年前的工業革命,卅年前的電腦化,今朝的網路化,乃至未來的AI…等,科技進步,都令人工勞力逐漸被代替。
何況全世界經濟远景正面臨兩大變局:
(1)世界金融危機:
*2008年全世界金融海嘯後,美國Fed实施QE政策,大量印製鈔票,購買美債及房貸典质證券,導致美國資產負債表從9000億美元,膨漲到4.5兆美元。
*但美國FED自2017年10月啟動收縮資金計劃,一年共減購公債及房貸合計3000億美元。同時自2015年末至2018年9月FED七度升息。美國十年公債利率已冲破3%。
*過去美國QE政策下,美元利率長期低迷,各國紛紛發行美元債券。新興市場發行之美元債券在外畅通餘額自2009年末1.6兆美元,增至2018年第一季4.9兆美元。
*過去十年長期繁榮下,資產價格持續上漲,而今情勢逆轉,一旦请求償還債務,投資者必須不斷賣掉投資物,最終造成資產價格崩盤。這就是現在發生的『明斯基時刻』。
*美國經濟成長最重要動力新屋及成屋銷售,也均創下比年最低水準。
*過去九次美國經濟阑珊前都有同樣現象:長短时间債務利差收窄乃至為負的現象。對照2000年網路泡沫及2008年金融海嘯經驗,今朝正逢股債息差向下探底而反轉時,也就是實體經濟阑珊之日。
(2)中國經濟窘境:
中國非金融機構信貸已達風險臨界點:
1989年日本泡沫前,私家非金融機構信貸佔GDP之比:208%;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時:165%;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:泰、馬、韓在160%~180%;而當前中國210%。
房地產投資佔GDP比重中國2017年已達13.3%;美國次貸危機前2007年為6.5%;日本80年月房地產泡沫前為8.7%。中國家庭房貸佔家庭所得已超過五成;當房價下跌時,影響家庭消費,今朝中國M1已小於M2暗示民間不敢消費。同時中國固定投資成長率2018年也降至5.5%,過去多在20%~30%之間。
加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之衝擊,中國景氣負面現狀如:
2018年汽車(轎車及休旅車)銷售量減少5.8%,27年來首度阑珊;40都会新建室第成交面積2019年1月阑珊31%;2018年生养率1.094%是1949年以來最低;2019年經濟成長預計6%~6.5%為30年來最低;2018年大學畢業生均匀起薪比2017年低落15%;2018年第三季,資訊及網路就業平台職缺較前一年減少51%;製造業外移或縮編,資金外流。
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台灣今朝最大外銷市場。中國經濟不振對台灣勢將造成不小的衝擊。
頁:
[1]